第22屆臺灣同志遊行

2024/10/26(六)

0827講座側記:你所不知道的性平教育

0827講座側記:你所不知道的性平教育

時間:2022/08/27 14:00 

主題:你所不知道的性平教育

講者:翁麗淑老師(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鷺江國小教師)

主持:蔡梅子(臺灣彩虹公民行動協會秘書長)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 製菸工廠2樓 文創交流中心

恰逢臺灣同志遊行20週年推出系列活動,其中由臺灣彩虹公民行動協會偕同松山文創園區於7月23日至9月24日間合作舉辦了四場「LGBTQ+主題講座 feat. 松菸講堂」,第三場「你所不知道的性平教育」邀請到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翁麗淑老師,以 #性平教育可能讓你意外的10個points 切入,讓聽眾看見任教於鷺江國小的麗淑老師在性平教育第一線遇見的困難與驚喜,引領聽眾回顧因過往匱乏的性別意識而造成的憾事,並揭露建立性平法條和修改課綱一路上的不易。

「對小孩來說,講太多道理不是很有用,從信裡反而能感受一些很幽微的點,讓小孩知道各種性傾向的感情經驗不是遠在天邊的,而是很靠近生活的。」翁麗淑老師曾執行情感教育教案,公開徵求寫給11歲的自己的信件,以此分享情感經驗給學生,並藉此使學生意識到不同性傾向的存在。老師描述有位學生收到的信中男朋友、女朋友交互出現,讓他搞不清楚來信者的性別時,從困惑、驚愕到逐漸接受理解的反應,充滿畫面感,令聽眾不禁莞爾。從老師的言語中,能強烈感受到老師的熱忱和她所追求的教學理念——跳脫框架,讓「性別」、「多元」不僅僅存在於課本,而是圍繞在我們身邊的日常。

「教育是社會進步的基石嗎?」翁麗淑老師投身性平教育,積極的最大化教育的價值。卻不得不悲傷地指出,臺灣有許多進步都建立在有所犧牲之後。1993年鄧如雯殺夫案之於家暴法、1996年彭婉如事件之於性侵害防治法、玫瑰少年葉永鋕之於性別平等教育法⋯等等。而且教育跟上法條其實相當緩慢,例如家暴相關議題直到2011才出現在課綱之中。「有人犧牲,法制進來,教育才跟上。」麗淑老師在聽眾沈重的靜默間,點出了臺灣校園裡性平教育發展的嚴重問題。

1994年兩位北一女學生燒炭、2011年鷺江國中楊允承墜樓⋯⋯,翁麗淑老師指出在他們的遺書中皆體現他們的孤獨與不被理解,認為自己微不足道,身邊的人就算悲傷也會很快的淡忘,不會對社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我們學校沒有同性戀。」北一女校方令人心痛的切割、消極的回應也揭示了不願面對錯誤並反省的態度。「怎麼會連她們都選擇離開了,卻還不願意『看見她們』?」翁麗淑老師難過的拋出質問。

「為何教育造成某些孩子覺得自己像個怪物、是失敗者、沒有人像他們一樣、社會的本質不適合他們?」翁麗淑老師失望的提及,雖然推行了性平教育,課綱仍然處處隱含異性戀和順性別者以外的存在為他者的暗示、避免孩子向內探尋自我的性別與性傾向,才讓這些孩子在心理上甚至現實中被孤立而最後選擇了離開。

在氣氛較嚴肅之際,翁麗淑老師鼓勵般的提起,2018年的公投大多被認為是性平教育的大挫敗,而實際上卻是許多老師在此之前他們並不知道同志教育要教什麼,大多教學內容只有破除性別刻板印象(如職業選擇、男生也可以玩洋娃娃)、反性騷擾、保護自己的身體,因著公投才得知原來教育現場中的教師們需要做「同志教育」,反而增加了能見度。

另外,現在是網路社群發達的時代,孩子們認識世界的方式不止於家庭、學校。比起以往,孩子有更多管道探索多元的社會,接觸到性別議題或找到與自己相似的存在,補足教育的不足,不會被課本、學校的框架拘束。他們能夠提出自己想要學習什麼、性平教育要包含什麼,甚至反過來成為改變社會和教育體制的力量。像是南女朝會脫裙、板中「裙」聚效應等等運動皆由學生發起,在在顯示學生在性平教育上的聰明努力和行動力遠遠超過大人。而此時教育者應該更加聚焦於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孩子為主體、更多元的發展、更全面的參與。翁麗淑老師也邀請在場的聽眾可以聯繫翁麗淑老師討論性平教育議題,成為彼此的夥伴在推動性別意識發展的路上互相支持,帶來更大的力量。

Q1:

我本身也是老師,但提到性平教育相關都會有些緊張。想請問翁老師是否也有遇到一些阻礙以及如何克服?

A1:

我也接受到許多投訴,但基本上都是路人。至於我們班的家長,都不會採取直接投訴,而是親自來跟老師談。一般家長都會擔心老師對學生有太多的影響,而有所疑慮,但事實上性平教育是有法源依據,可以據理力爭並強調教育是教師自己的責任;對我來說,也很歡迎家長進入課堂一起了解,但希望家長不要在斷章取義後到外面宣揚,有任何疑慮應要當面溝通討論。

如果對於這方面還是有疑慮,那在準備教案時可以嘗試對自己提出一些反駁理由,思考要如何回應,練習理性、平靜的回答這些問題,也能讓自己變得勇敢。面對質疑是讓學生知道老師想法的好機會,如果能夠與他人對話,更要揭示自己的立場好好傳達自己的想法和論點,若是認為性平教育事不關己你當然可以沒有立場,但如果你要教這件事,不能在瞭解這麼多前因後果後還沒有自己的立場,因為這代表你毫不關心。

Q2:

大學有性別友善廁所,不知道國中小是否可以設立?

A2:

性別友善廁所在許多學校已經有所施行,也有不錯的成效,大部分學校和教育單位都樂見其成。這不是太困難的議題,我比較主張不用特別把舊廁所打掉重建,而是本來就有要重建或整修廁所的計畫就應該把性別友善廁所放入考量。

另外想說的是「跨性別」這樣的一個議題時常有所爭議,而越是「連圈內都有不同聲音」的議題,其實更值得大家坐下來好好討論,而非以不確定的恐懼互相指責,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Q3:

打扮較中性的朋友當家教時遇到八歲左右的小朋友,對朋友襲胸來確認性別。朋友試圖引導小孩思考對性別的想法,但小孩強烈排斥,覺得不男不女很噁心,對性別有很強烈的刻板印象。老師有遇過這樣的小孩嗎?怎麼應對他們?

A3:

其實「刻板」是人們用以認識世界的工具,我們「社會化」也是在學習歸類,所以刻板印象議題的焦點並非他本身,而是當人面對超出自己刻板印象的事物時,能以什麼樣的態度回應,所以這應該是一個引導小孩的方向。

另一方面,小孩對於身體界線比較沒有概念,可以用溫柔的方式跟小孩溝通,讓孩子知道合宜的互動方式,也要知道他們正在學習,會犯錯是很正常的,先稱讚孩子做得好的部分再點出問題,讓孩子有力量可以面對自己錯誤,瞭解這件事應該怎麼思考、未來可以怎麼做,而非一直責備孩子,是很重要的。

Q4:

您在教育現場的觀察,你覺得老師的立場是什麼?知道性平教育是什麼?如何確定老師有足夠性別意識教性平教育?他們知道有什麼資源嗎?有學習性平教育的地方嗎?

A4:

學校輔導團、性別平等教育協會都有許多資源,不過要注意的是許多教案都有自己的問題。像是很多防治性騷擾的教案都強調要保護自己,但我覺得重點應該在防止製造出加害人,應該是先讓小孩了解自我、學習如和經營關係與互動,再來教導防治性騷擾。

性別意識不是確定完全是對的才能前進,說自己已經很完備了完全沒問題了,這才令人擔心,所以老師也是且戰且走,邊走邊遇到挫折疑惑、慢慢解決慢慢繼續往前走,再去擴充自己的知識,保留討論想法的空間。只要方向正確,不要太擔心一些小錯誤,小孩還有更多機會接收到其他的知識,資源絕對不會少,一時錯誤的教材不會是很大的問題,不做教育才是問題,應該教導孩子養成獨立思考能力,讓他們得以自行在外取得適當資源學習,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

Q5:

如何面對孩子的情慾(例如自慰)?引導孩子探索自己的身體應該如何教育?

A5:

很多家長面臨孩子學會自慰時都會很焦慮,但我覺得這個行為只是孩子想探索快樂,透過各種感官找到方式讓自己開心、舒服的一個階段,就好比玩遊戲、畫畫等等。只要教導孩子兩個點:衛生、隱私,例如自慰前要洗手保持清潔、要在獨處的時候做,像是自己房間;另外,選對相關的讀本也很重要。之後孩子大了發現其他興趣後,注意力會分散到其他地方,頻率就會自然的減少,這點不需要太擔心。

Q6:

遇到比較保守反同的同事與反對聲浪,該如何應付?

A6:

我有遇過比較保守的同事,發現我去參加同志遊行會很緊張,也有許多會謾罵嘲笑別人性別、性傾向的同事。當然我不會想要說服他,畢竟他的想法已經太根深柢固了,所以都是笑笑回應,但如果他說出會侵犯他人的言詞,我會比較以嚴肅的態度跟他講「你知道這是性騷擾嗎?」,搬出性別平等教育法來提醒他,通常這些人都會怕,因為他們服從的是體制而不是靠著自己的思考行事。這類型的人基本上不用指望他們會去做性平教育,只要防止他們不要去傷害到別人就好了。

0924講座側記:身為感染者我想說的事

0924講座側記:身為感染者我想說的事

0813講座側記:同志也能有小孩?!

0813講座側記:同志也能有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