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臺灣同志遊行_「深櫃」與性別友善環境_官網.jpg

 「深櫃」與性別友善環境

文:Richard

2020年6月,鏡週刊曝光知名Youtuber黃氏兄弟的弟弟瑋瑋的約炮訊息,也連帶洩漏他的性傾向,而遭受公眾輿論的撻伐。但在撻伐之餘,也能聽到一些辯解的聲音,例如主張約炮訊息不分異同、沒有歧視同志的意思,甚至進一步質疑,不是說要勇敢做自己嗎?為何只是講出別人的性傾向就要被罵? 

這件事讓人想起1995年的台大校園,兩位工學院學代打著「讓我們在陽光下做朋友」的名號,惡意披露學生會長及當時多位學代候選人同志的身分。除了譴責這類人惡意暴露別人隱私外,也讓我們可以好好思考出櫃議題的複雜性:出櫃到底是什麼?只有出櫃能代表勇敢面對自己嗎?

在當代看似較為友善的社會之下,出櫃故事往往被當成勇敢浪漫的正向教材,媒體樂於報導公眾人物的出櫃故事來取得性別友善的美名,圈內也樂於傳遞這些故事來作為社會越來越友善的證明。相對的,選擇「深櫃」隱藏自己性傾向的同志族群,反而需要面對或多或少的壓力與負面標籤,除了日常生活要隱藏自己的身分以外,可能還要承受圈內的不諒解或壓力。

舉例來說,有看過交友軟體上自介明白地說交友對象「不接受深櫃」、「不想到這年紀還要陪人面對自己的人生」;或者與反同陣營吵架時,時常可以看到有人揶揄反同人士「恐同即深櫃」,好像深櫃群體都會反過來壓迫同志權益一般。在這種論述之下,深櫃反而變成同志群體中的陰影,缺乏被理解的機會;另一方面,對於正猶豫要不要出櫃的同志朋友來說,這樣的氛圍也可能讓他們誤判自己的環境與狀況而盲目出櫃,造成自身的傷害。

以一個例子來進一步說明:一位老師在同志學生猶豫要不要對暗戀的隔壁班同學告白時,採取鼓勵他做自己的態度,然而在告白失敗還引起別班同學的嘲笑時,老師卻未提供足夠的支持系統,讓該位同志學生相當受傷。所以,其實我們不難發現出櫃往往只是性別友善體系中最表象的層次,背後的支持系統(友善環境的營造、個人生命的關懷等等)才是支撐這些的重要事物。

如何營造、看待出櫃這件事,可以看出一個社會對於多元性別的態度,是只停留在商業利益的競逐、進步價值展演的表象,還是已經發展到對全人社會的關懷層次。在強調做自己的同時,我們也要深刻體會到這三個字背後的意義:不是每個人都要站在舞台上展露與主流社會相異的表現才算做自己,躲在櫃內、對外佯裝自己只是還沒想要結婚,或者已結婚來滿足家庭期望的同志們,也應該多被關懷,讓他們了解即使無法出櫃,還是能有足夠的支持系統滿足他們真實的樣貌;而對於媒體企圖挖人隱私取利的行為,也要能揭破他們假性別平權之名實則獵奇炒作的惡意。時刻注意著霸權的存在,並防止自己用一種標準來看待不同的生命客體,仍然是性別平權中最需要我們去關注的那一塊。

所謂多元性別,除了重視不同性別氣質、性傾向以外,還要重視每個個體的生命脈絡,在同一個性別氣質或性傾向下是不同的生命。許多人可能擁有足夠的社會資本可以支持他出櫃,但有些人因為工作、生活、家庭環境則需要冒更大的風險,重視這些差異,並引導每個生命在自己的環境下找到最舒適、最適合自己生活的所在,才是對性別議題深層的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