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屆臺灣同志遊行

2024/10/26(六)

0723講座側記:我與我的同志閨蜜

0723講座側記:我與我的同志閨蜜

日期:2022/07/23

主題:我與我的同志閨密

講者:柏阿橘(黑白文化 總編)

主持:美克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 製菸工廠1樓 藝巷空間

 

恰逢臺灣同志遊行20週年推出系列活動,其中由臺灣彩虹公民行動協會偕同松山文創園區於7月23日至9月24日間合作舉辦了四場「LGBTQ+主題講座 feat. 松菸講堂」,第一場「我與我的同志閨密」邀請到黑白文化的總編柏阿橘老師與主持人美克對談。在兩小時的談笑風生中,阿橘與聽眾們分享自異女的角度出發,在她的成長過程曾經遇過甚麼樣讓她印象深刻的同志好友,以及從與他們的相處中自己的收穫與反思。

「當我接到這個題目時,最直接的想法就是我要來出賣我的同志朋友們了!」阿橘在講座一開始便這樣開玩笑道。提及阿橘與同志群體產生連結的契機,最早可以追溯到年紀很小時迷上的傑尼斯偶像。後來慢慢轉移注意力到關注BL,但她本身對於同志群體並沒有太多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也是因為同樣喜歡BL,使阿橘在大學時期認識了第一個男同志閨密。

在當時的社會風氣下,身為同志要向大眾出櫃並不是件容易且自然的事情,然而在與這位友人的相處過程中,即便沒有一個儀式性的自我揭露環節,兩人仍能心照不宣地以最舒服的姿態相處。不僅在校是同學,兩人也曾一起到漫畫店打工,對於阿橘來說,這位朋友在她的大學青春裡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即便在畢業後兩人不再維持如學生時期般緊密的聯絡,但在某次機緣巧合下的再次相見,對方之於自己的重要性與不可取代性依然存在。「有些關於情感之類較為深刻的話題,我好像只能與他談,或說,在他之後我找不到還有其他的朋友可以與我聊。」

由於阿橘抗拒服膺於社會期待下的的性別框架,使她時常認為與同志朋友的相處會令她感覺到更為自在,畢竟雙方都正努力以求脫離社會對於自己不合理要求的泥沼。因為找到自己在不同角色下的被需要,使得阿橘既可以是男同志朋友的姊妹,也可以與女同志朋友如兄弟一般地把酒言歡。「任何性別都應該被賦予『做自己』的權利。」阿橘在講座中堅定地提到。

也是因為對於自己想法的堅持,使得阿橘在無論職業或交友的場域中,都格外注重周遭人們對於這方面價值觀的共識。舉例來說,阿橘長年耕耘於劇場與出版業,相關產業裡頭對於擁有多元性別氣質的個體本就比較友善,身邊朋友無論性向大多也是對於性別觀念較不刻板的人。能置身於這樣的文化裡或許是一種選擇而非常態,然阿橘仍對周遭同志朋友日常的煩惱大多不是因為面對來自身分的歧視這件事而感到慶幸。

最後回到討論有關臺灣平權運動推動的現況,阿橘與美克一致認為:同志需要異性戀朋友的發聲支持,異性戀也可藉由與同志朋友的相處過程,意識到並試著跳脫社會加諸於自身的既有框架。雙方之所以可以成為朋友,或許是因為彼此享有雷同的困境,經歷了互相同理並接納,使得雙方可以更敏銳地去發掘社會扣在對方身上的枷鎖與困境。「不要有框架,這個對我來說比較重要。」藉由不同角色間的換位思考,達到更為祥和與順遂的分工合作,在達成這樣的共識之後,之於現況改變可以帶來的影響力是不容小覷的。

Q1:

在腐社群與現實的衝撞中,許多人會嘗試將社群裡頭的次文化投射到現實社會裡,該如何看待這樣的情形?以及是否可以透過甚麼樣的討論與意見交流,以求弭平雙方共識的落差?

A1:

腐女將現實中的異男兩兩湊成一對的想法,屬於一種將自身認為的浪漫投射到現實想像、對男男浪漫的一種欣賞。正是因為這件事本身不可能發生,在不會發生實質惡意的前提之下,女性意識到自己不再只是被男性欣賞的個體,還能有權利主動對男性之間構築幻想,這件事本身未必需要受到檢討與苛責。

除此之外,存在於社會中的欣賞與幻想有眾多類別,為何僅特別擷取出特定的欣賞形式批判,而默許或忽略其他種類的存在?只要釐清自身的想像不是為了傳遞實質的攻擊,嘗試看見並跳脫這樣的框架,或許也是值得一試的。

0813講座側記:同志也能有小孩?!

0813講座側記:同志也能有小孩?!